- 家政服务员工制,“良方”为何遇“冷”?
-
现今,已有部分家政企业试推“员工制”模式,家政企业成为雇主与家政员之间的“桥梁”,收入通过银行等第三方平台规范化发放,受到行业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了家政员社保缴纳的难题。
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对家政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大,要求趋向精细化、品质化和专业化,市场上提供的家政服务已无法满足居民对家政服务品质的需求,这成为当前家政服务业的主要矛盾。
目前大部分家政企业都是中介模式,家政人员并非企业员工,只是通过企业介绍给雇主,企业从中收取中介费。家政员和家政公司之间的关系非常松散,一旦出现纠纷,雇主和家政员双方的权益都难以得到保障。
用员工制取代中介制,一直被认为是解决家政业问题的良方。早在2010年,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《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》就提出,鼓励创办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;2017年,国家发改委等17个部门联合发布的《家政服务提质扩容行动方案(2017年)》也提出将力促家政企业实行“员工制”。
“家政企业员工制”既有政府支持,又对规范行业发展有利,还有现实需求,按理来说应该很受欢迎,然而推行起来却频频遇“冷”。究其原因,除了家政企业面临着社保缴纳难题之外,雇主和家政员也存在不愿意的情况,不少家庭只需要简单的钟点服务,不愿意支付更高成本,而有的家政员宁可不缴社保多拿现钱。
这并不是说家政服务员工制的方向不对,中介制实行多年已存在市场惯性,员工制初来乍到“水土不服”属于正常现象,有必要针对现存的问题广泛收集各方意见,进一步规范市场并完善制度,找出三方共赢的解决方式。
为家政员缴纳社保是行业规范的重要一步,这笔费用由谁来出?
这也是目前行业争议的焦点。家政业向来属于微利行业,家政员数量庞大,企业难以负荷。成本的问题不妨一分为二来看,一方面,对于北上广深等大城市里收入较高的年轻人来说,其对家政服务的专业化和精细化要求更高,对服务优质优价也更能接受;另一方面,政策也鼓励各方降低成本,这也是帮助企业降成本、促发展之举。
随着政策在各地的进一步实施落地,相信家政服务业会迎来提质扩容的新阶段,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。
新闻资讯 > 正文